今年是雄安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一年,这座融合了中国城市发展前沿理念的“未来之城”呼之欲出。专家认为,雄安新区将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样板城市,在建设过程中呈现出“绿色、智慧、韧性”的三重背景,其在智慧城市、绿色低碳、韧性城市方面的建设路径和实现模式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。
“绿色低碳”生态模式
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流动的水。7月中旬,雄安郊野公园试营业迎客。作为雄安新区着力打造的“一湖三区九带多廊”九大生态格局之一,雄安郊野公园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,将成为雄安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门户。
据介绍,“九块”是在城镇群和重要生态涵养区之间建设9个大型森林斑块,增强碳汇能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。雄安郊野公园城市森林面积超过1000公顷,每年将新增1万吨碳汇。随着树龄的增长,这片巨大森林斑块的碳汇能力将进一步增强。
除了植树绿化,“绿色低碳”还体现在雄安新区建设的全过程。
雄安商务服务中心,位于雄安新区融东区,是雄安新区首个标志性城市综合体。该项目将为新区前期建设提供高标准的配套服务设施,包括会展中心、酒店办公、地下走廊等。
“雄安新区肩负着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历史使命。”该项目总建筑师孙彦超表示,通过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创新,整个园区实现了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全覆盖、地方超低能耗建筑示范的目标。该项目预计每年节省1100万千瓦时的电力。
不仅在商务服务中心,在新区建设中,绿色建筑技术也得到了全面推广。据了解,G组安置房项目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设计建设,采用了外墙保温系统、三玻双腔中空玻璃、节水型卫生器具等技术和材料。
“智慧基因”是天生的。
从智能路灯、智能井盖到智能工地、智能交通...雄安新区自成立以来,就镌刻着“智慧基因”,致力于建设“数字城市”。
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,建设具有深度学习能力、世界领先的数字城市。据悉,雄安新区已搭建起以“一个中心、四个平台”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基础框架。“一个中心”是以雄安城市计算中心为核心,包括云计算、边缘计算、超级计算的“边云超”协同城市计算体系;“四大平台”是统一开放的物联网平台、公共视频图像智能应用平台、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街区数据平台。
据介绍,“数字雄安”的重要建设任务是在虚拟空间再造一座城市,不仅要建设实体城市,还要部署云端用大数据描述雄安新区的全生命周期成长过程,实现实体建筑和虚拟数据的共存。要实现这个目标,需要依靠城市计算中心的数字引擎来支撑正常运行。
去年10月,雄安“城市大脑”——雄安城市计算(超算云)中心(以下简称“雄安超算中心”)开工建设,预计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。目前,雄安超算中心已完成基础工程的桩基施工,正在进行沟槽清理。
随着雄安超算中心的建设,“智慧雄安”建设将开启新篇章。该项目秉承“雄安数字城市的眼睛、雄安智慧城市的大脑、雄安生态城市的核心”的设计理念,是雄安数字双城运营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。建成后将配备边缘计算、超级计算和云计算设施,为“数字雄安”的大数据和区块链提供网络、计算和存储服务,推进新区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。
建设更强大的“弹性城市”
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“弹性城市”的概念,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。专家认为,“韧性”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指标。据了解,雄安新区从选址之初就重视城市安全,开展了多次自然灾害应对专项研究。
河北省地震局雄安新区防震减灾中心副主任张鹤介绍,新区以建设地震安全与抗灾国际典范为目标,抗震基本设防烈度为ⅷ度,学校、医院等重点设施按基本烈度ⅷ度进行半抗震设防,避难建筑、应急指挥中心等重点城市系统按基本烈度ⅶ度进行抗震设防。未来将推广隔震、建筑健康诊断等新技术,提高新区建设工程的抗震安全性和韧性。
防洪方面,雄安新区周边起步区生态防洪工程正有序推进,南拒马河右堤、白沟河引水右堤、平河左堤等主体工程已完工。根据《雄安新区防洪规划》分区设防、重点保护的原则,起步区防洪工程每200年设防一次,包括南拒马河右堤、白沟河引水右堤、新安北堤和平河左堤,规划建设西北堤,形成起步区周边100公里防洪保护圈。
雄安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宋洋介绍,按照分区设防、重点保护的原则,结合新城规模和规划布局,起步区防洪标准确定为200年一遇,外围五组团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。其他特色小城镇防洪标准原则上为50年一遇;采取“存、疏、固、垫、架”等综合措施,确保千年大计万无一失。此外,雄安新区还坚持将防洪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相结合,顺应自然,实现人水和谐。
地下综合隧道系统也是弹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中铁十六局雄安新区启动区NA9、NA11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黄庆庭认为,地下管廊更像是一座城市的“里子”,是韧性城市的重要内容,建设高标准的地下管廊工程是将雄安建设成为“未来之城”的必然要求。据了解,雄安的共同沟项目正在如期推进,融东片区、昝岗片区共同沟项目土建工程接近尾声,融西片区、启动片区、雄东片区正如期进入施工阶段。
tag标签:雄安新区雄安新区:打造新时代城市新样板
免责声明:
雄安新区房产网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 雄安新区房产网”或“责任编辑: 雄安新区房产网”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,版权均属房产资讯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;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,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,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,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,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,也不代表 雄安新区房产网赞同其观点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,请与著作权人联系,并自负法律责任。